“音乐·哲学”
北京大学艺术哲学博士生学术工作坊日程
活动信息:
题 目:音乐·哲学:北京大学艺术哲学博士生学术工作坊
与会者:陈玺好、陈音璇、冯钰文、黄易、李亭燕、李晓冬、卢嘉一、吕欣、孟乔、孟庆楠、牟吉喆、宁晓萌、欧阳霄、RAVASIO, Matteo(芮玛窦)、宋亭亭、孙月、田畅、王思娴、王心严、王学佳、熊珮含、杨烁、张丹墀、张露思、张愉悦、钟向阳
时 间:2025年10月11日-12日
地 点: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燕南园56号)
活动介绍:
音乐作为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艺术本体论与审美经验等诸多层面往往都难以同其他艺术形式通约,历来备受哲学家和艺术理论家的关注,产生了众多重要的研究问题。比如,如何界定音乐艺术?一个音乐作品以什么方式存在?在诸门艺术中,音乐具有哪些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在什么意义上能将音乐与绘画、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类比或比较?如何阐释音乐中的情感表现与意义传达?如何理解音乐特有的创作、表演与欣赏体验?思考音乐或藉由音乐思考能否拓展我们对艺术乃至哲学的洞见?如何看待艺术哲学和美学的理论发展中音乐实践的角色与意义?近年来,音乐哲学研究在延续和深化艺术哲学与美学的经典讨论之外,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元的发展趋势,比如跨学科研究的协作、重视跨文化音乐经验的整合、对新兴音乐实践的关注等等。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特召开本次博士生学术工作坊,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西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台湾艺术大学等多所高校在内的二十多位博士研究生及青年学者。活动将促进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探索音乐哲学前沿,分享研究成果,拓展学术视野,增进学术交流。
活动日程:
10月11日(周六)
8:30 开幕致辞
孟庆楠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
宁晓萌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
9:00 拍照
9:15-10:15 主旨演讲
Routes to Deep Content
Matteo Ravasio (芮玛窦)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
第一场 (主持人:孙月 评议人:李晓冬)
10:15-10:45
报告人:卢嘉一(中国人民大学)
题目:德勒兹音乐阐释中的哲学路径
10:45-10:55 讨论
10:55-11:25
报告人:张丹墀(南京大学)
题目:论音乐在哲学非理性转向中的角色和作用
11:25-11:35 讨论
11:35-12:05
报告人:张愉悦(清华大学)
题目:垃圾何以奏乐?——《回收协奏曲》的音乐哲学解读
12:05-12:15 讨论
午餐
第二场(主持人:欧阳霄 评议人:王学佳
14:00-14:30
报告人:黄易(上海音乐学院)
题目:从“情感”“形式”到“情感形式”——以分析美学音乐情感理论为研究起点
14:30-14:40 讨论
14:40-15:10
报告人:李亭燕(山西大学)
题目:抽象音乐对象的可听性困境及其解决——对朱利安·多德音乐本体论的修正
15:10-15:20 讨论
15:20-15:50
报告人:王心严(中央音乐学院)
题目:机文主义视域下人工智能音乐创作中的拟主体性
15:50-16:00 讨论
茶歇
第三场(主持人:孟乔 评议人:陈音璇)
16:15-16:45
报告人:张露思(复旦大学)
题目:理性与“和谐”关系的中西差异——来自马克斯·韦伯音乐研究的启发
16:45-16:55 讨论
16:55-17:25
报告人:熊珮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
题目:从听觉到视觉:音乐与绘画的多元相关性探索
17:25-17:35 讨论
晚餐
10月12日(周日)
第四场(主持人:吕欣 评议人:孙月)
9:00-9:30
报告人:钟向阳(中央音乐学院)
题目:乐由气生 和气为美——先秦儒道音乐思想之“气”探微
9:30-9:40 讨论
9:40-10:10
报告人:宋亭亭(中央音乐学院)
题目:“如画”观念的历史及其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10:10-10:20 讨论
茶歇
第五场(主持人:杨烁 评议人:Matteo Ravasio)
10:35-11:05
报告人:田畅(河北师范大学)
题目:音乐理解:困境与阐释学回应
11:05-11:15 讨论
11:15-11:45
报告人:王思娴(北京外国语大学)
题目:何以“诠释学”?何以“情感”?——克莱茨施玛尔“情感论”音乐诠释学理论探析
11:45-11:55 讨论
午餐
第六场(主持人:牟吉喆 评议人:欧阳霄)
14:00-14:30
报告人:陈玺好(台湾艺术大学)
题目: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协商——雅尼与谭盾跨界音乐实践的比较研究
14:30-14:40 讨论
14:40-15:10
报告人:冯钰文(中央音乐学院)
题目:“浪漫的”与浪漫主义——E.T.A.霍夫曼音乐批评思想研究
15:10-15:20 讨论
茶歇
15:35-17:05 青年学者圆桌会议:乐与思
主持人:欧阳霄(北京大学)
与谈人:吕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牟吉喆(独立学者)、Matteo Ravasio(北京大学)、孙月(上海音乐学院)、全体与会发言人
晚餐
与会人员名单:
陈玺好 台湾艺术大学博士研究生
陈音璇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
冯钰文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
黄 易 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亭燕 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
李晓冬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
卢嘉一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吕 欣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讲师
孟 乔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
孟庆楠 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
牟吉喆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 独立学者
宁晓萌 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
欧阳霄 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
RAVASIO, Matteo(芮玛窦)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
宋亭亭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
孙 月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田 畅 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王思娴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
王心严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学佳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熊珮含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杨 烁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
张丹墀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张露思 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
张愉悦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钟向阳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