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晚,由教务长办公室、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哲学系、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审美与人生”博雅美学系列讲座在理科教学楼108教室举行,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博雅特聘教授、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教授宁琦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特点”为题作报告。讲座由教务长办公室副主任宋鑫主持。
宁琦作讲座
宁琦带领大家溯源了“一带一路”的历史,介绍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以及世界视域下的“丝绸之路”。从贸易之路,到交通往来、经济交流、文化传播网络,丝绸之路见证了人类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历程。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往来不断加深,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升温,共同努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宁琦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与国家的概况。“一带一路”跨度大、范围广,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多民族、多宗教、多文明交融,具有鲜明的文化多样性特征,在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也都呈现出极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000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宁琦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走出了地域、区域的局限,为“全球化”带来新的范式。从沿线国与国双边的共同体,区域内的地区命运共同体,到“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为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思考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交了“中国方略”。作为北大青年,在推动文化交流、共享文化之美的同时,也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超越种族、文化、国家界限的“全球观”,为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作出自己的贡献。
转载自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